标王 热搜: 科技  芜湖地方政策  企业  芜湖  服装  公司  芜湖市  投资  芜湖政策  机械 
 
当前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中心动态 » 正文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要守正出奇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5-10  浏览次数:2138
核心提示: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这么多年发展下来,虽然不断强调提高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但进展不大。背后的原因,显
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这么多年发展下来,虽然不断强调提高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但进展不大。背后的原因,显然与市场经济中的“市场缺陷”有直接的关系。市场在常规发展中间,形成了商业性金融体系,而它自然而然是一个锦上添花的运行机制。这种锦上添花运行机制无可厚非,作为商业性定位的银行和金融机构,选择贷款支持对象的时候,当然首先要考虑怎么做起来成本最低、风险最可控。支持大企业大项目和支持中小企业的小项目和小企业,每一个具体支持项目办理时的固定成本可能差不多,但是大企业大项目做成一个,融资的规模几亿甚至十几亿,小企业呢,几十万几百万就很可观了。这样十几个、几十个小企业做成的业务量才能顶一个大企业的业务量,那么实际成本的付出就要高出十几倍甚至几十倍,同时这些中小企业融资构成的总体的风险又明显高于大企业融资中的风险,这是一个基本事实。商业性金融锦上添花的取向自然而然更多地首先考虑支持大企业大项目,无可厚非,这种运行机制,其运行结果也是一种资源配置在市场基础层面上的优化。显然,社会上可以用来支持经济发展的商业性融资渠道,首先是使大企业大项目这些增长点可以得到比较充分的支持。但同时,中小企业的支持怎么样也能够得到配套,这个事情需要得到更多的重视。我们观察,中国这些年发展中的这个问题十分突出,而从国际经验来看,其他的经济体,也无一不受到这个问题的困扰,当然人家也在想方设法找到一些对策。

   我们需要发展政策性金融来发挥雪中送炭的作用。商业性金融锦上添花的机制让它进一步充分发展,但同时,我们还要发展一套带有雪中送炭功能特点的融资机制。对于中小企业的融资支持,需要有政策性融资这样的力量,而且我认为应该正面提出:在中国的总体发展中,完全应该提到战略高度来通盘协调地考虑,是不是需要构建一个政策性金融体系。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中,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已经明确提出了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分道扬镳的思路,各行其道,双轨运行,那么在具体的机构设置上,我们大家都知道,组建了国家级的三家政策性银行;在信用担保方面,建立了国家级的中国经济技术投资担保公司,虽然没有明确的政策性信用担保的表述,但实际上包含此意。以后地方政府层面各级,先后出现了几千家政府背景的信用担保机构,在后面,其他商业性的担保机构也像雨后春笋一样顺应经济社会发展出现了。但是分道扬镳之后,怎么形成合力,碰到了挑战与困惑,现在还存在没有理清的不少模糊之处和困难问题。我国在近年的探索中,在上一次国家金融工作会议后,具有带头大哥地位的国家开发银行被要求商业化。另外的两家,农业发展银行,据我们了解,它作用的范围已比较有限,面对三农的许多问题实际上已经无能为力;进出口银行有作用发挥,但它毕竟是一个相对窄的在进出口环节上发挥作用的政策性银行。地方层面有政策性担保明确功能要求的机构,存在普遍的“两难”:虽一开始决策层的态度很鲜明,财政的支持也能跟上,再往后财政由于种种原因不肯跟进,那么机构自己的运行明显碰到了两方面为难的情况——如果按照一开始的政策初衷,继续支持中小企业的融资担保等等,在代偿损失接连发生之后,不用多长时间,随着资本金萎缩,他对各方无法交代,对领导无法交代,对社会无法交代,特别是对自己的员工、自己要做的事业都无法交代,那么,如果想要维护账上资产能够保值增值,就不得已要追求短平快,追求一般商业化运作的业务,放弃政策性的初衷。这种两难已经普遍发生。这么多年来,大家在各地做了很多积极的努力去化解两难局面,但是并没有很成型的经验。从国家级来看,我们说得直率一点,就是政策性金融体系的战略框架仍然是很不清晰的。

   在地方融资平台这个形式上,我认为,实际上是在现实生活的强烈需求之下,各地普遍以“潜规则”强制替代“明规则”,这些融资平台就是发挥地方不同层级上的政策性融资的功能。我们举一个小例子,在金融危机冲击背景下,我们看到《中国证券报》上有一整版,是浙江长兴县路桥公司发行15亿元公司债的发债说明书,它看起来是一个法律框架下非常清晰的企业法人融资事项,但是实际上,一望而知这是地方政府按照自己的意图来操纵运行的地方融资平台,它所筹集的这些资金对于当地贯彻其发展战略显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这种地方融资平台运行得来的融资,我们观察,也很少能够照顾中小企业融资需要,首先是满足地方层面上整个发展战略中那些作为重点的增长点,一般也都是准公共产品的基础设施以及主打的地方大项目。国家开发银行虽然被要求商业化,但我们观察,它也遇到了随着金融危机压力使它不得不做的——同时也拥有内在的动机和愿望去做的,贯彻国家意志,走出去,抓战略重点等等。国家开发银行在这两年不声不响做了很多具有非常鲜明的政策性融资色彩的事情。它的这套机制怎么理顺,我们觉得应该更加注重实事求是地在理性的、前瞻的视野下来作探讨。当时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给他留了一条尾巴,叫做重点从事长期投资。长期投资怎么理解?开行定义为“开发”,以开发性对应长期投资,可以中和这里边的矛盾和困惑,但实际上它并不能把自己简单地等同一个商业性的金融机构。它的资金来源有没有可能像其他商业银行一样通过吸储?现在看不到这种前景,那么继续发行金融债?实际上金融债是一种准国债,是带有明显政策性色彩的资金筹集方式。诸如此类的问题也都需要进一步探讨。而在地方层面,我觉得,从省级到下面的市县级,需要进一步正视现在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融资难题,而找到守正出奇的全套思路和要领。

 
 
[ 商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商业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百度更新 | 谷歌更新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