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科技  芜湖地方政策  企业  芜湖  服装  公司  芜湖市  投资  芜湖政策  机械 
 
当前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中心动态 » 正文

产学研结合突破汽车合资模式的技术瓶颈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07-27  浏览次数:857
核心提示:在日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联合新华网举办的合资与自主中国汽车行业后合资时代新思维高端论坛上,来自汽车界的政府官员和专家济济一
在日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联合新华网举办的“合资与自主——中国汽车行业后合资时代新思维高端论坛”上,来自汽车界的政府官员和专家济济一堂,纷纷对以上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从1987年夏天,中共中央作出建立中国桥车工业的决策,并拟定了一汽、二汽、上海大众、三大轿车基地的框架,时至今日已有25载春秋。25年后的今天,依靠市场换技术的合资模式是否还要坚守?中国的自主品牌如何突围…中国汽车的强国梦仍然是任重而道远。

  新华网首席顾问李安定首先肯定了合资模式这些年所取得的成就,他认为,中国汽车业用“市场换技术,市场丢了,技术却没有换来”这种说法完全脱离了事实。“没有改革开放和引进合资,就没有轿车业这个最市场化、最全球化的中国支柱产业的起步与腾飞,全球化对中国轿车业的冲击大,但推动则更大!”

  所谓合资模式,即中方出生产场地、人工,外方以资金、车型、生产技术入股建立合资企业。受限于技术和资金的压力,从1984年,国内试探性地建起了一批轿车合资企业——北京吉普、上海大众、广州标致。

  “一路走来,中国汽车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会长兼常务秘书长董扬说到,1984年我国轿车产量仅5000辆,但却进口了5万辆轿车,进口是国产的10倍。发展至今近30年间,我们不仅学到了制造技术,也生产出了足够数量、品种的汽车,还建成了世界一流的生产基地,培养了大批相关人才……其中合资合作功不可没。

  随着后合资时代的到来,我们决不能仅仅满足于对合资模式的坚守,更要有所突破。在继续坚持合资模式、特别强调的是中、外50∶50股比不能放弃的基础上,董扬表示:“如果说有什么不一样的,那就是汽车项目要审批,要管得比较严,不能随便进入。”

  但更大的努力还是在于对核心技术的突破,这也是对合资时代的经验总结。李安定指出,在合资时代的观念限制下,政府和民众片面强调合资企业中“话语权”的争夺,缺乏对于掌握研发技术消化吸收的有效投入和整体设计,对于“学习”的缺失,最值得反思。

  在核心技术上的“跛腿”正成为制约我国自主品牌进一步发展壮大的核心因素,这也是合资模式受到一些业内人士指责的主因。

  在后合资时代,李安定认为,合资企业不能局限于用规模与产量满足市场不断提升的需求,而是在随着第一代合资企业的合作期限到期或临近,合资合同将面临续签的局面下,在坚持开放、尊重全球化规则的前提下,中方能否学习掌握轿车关键及核心技术,将是合资企业的主攻新方向。

  而对于技术迅速提升的新路径,李安定指出,在政府资金和政策引导下,将汽车企业、院校、科研机构进行一个商业化、市场化、产学研的联动整合,形成一个或几个技术研发平台,由参与的自主品牌资源共享,十年二十年持续地、务实地形成当代轿车开发核心技术能力。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付于武也表示,突破核心技术最重要的是产学研合作。“科技体制改革,产学研结合和战略性技术创新联盟,毫无疑问为我们自主创新,突破核心技术,找到了一条途径。”

  李安定最后疾呼,在中国轿车业的“后合资时代”,政府、企业、舆论、民众能否启动科学创新的新思维,既考验我们的智慧,也关系行业的成败。如果我们面对激烈变动中的国内外形势拿不出有效的对策,那么在前25年“合资时代”积累的那点儿家底最后赔个底儿掉,也并非危言耸听。
 
 
[ 商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商业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百度更新 | 谷歌更新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