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科技  芜湖地方政策  企业  芜湖  服装  公司  芜湖市  投资  芜湖政策  机械 
 
当前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创业辅导 » 正文

教授的创业路 两年申报30项发明专利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08-16  浏览次数:755
核心提示: 年仅34岁的他,现已身兼教授、博导、总经理等身份。由于学术研究卓越,他曾只用4年时间便攻下硕士和博士学位,两度被破格提拔副
 年仅34岁的他,现已身兼教授、博导、总经理等身份。由于学术研究卓越,他曾只用4年时间便攻下硕士和博士学位,两度被破格提拔副教授、教授。最终,他没有满足在平坦的学术道路上单一地走下去,而将目光投向实业领域,立志走产业、教学融合之路。

  朱樟明,这位学术、实业界的“两栖”博士,来蓉创建的以“绿色、节能”为目标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成都启臣微电子有限公司,仅在短短两年时间里,已申报了30项发明专利。近日,“基于物联网的传感器节点信号处理SOC及应用”项目,被列入2012年成都高新区重点科技创新计划项目。

  “实业与学术的路,差异太大了。”这位在学术上顺风顺水的教授,在创业过程中经历了痛苦的角色转变,然而,这两条路在他眼里不乏共通之处,他称,“所需要的激情都是一样的。”

  两度“破格”31岁晋升教授

  朱樟明出生于浙江嵊州,自幼聪颖好学,对数理化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格外偏好物理和化学两科。那时,他心里便产生了要当一名物理科学家的梦想。

  年轻的心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向往。他1996年参加高考,填报志愿时,没有考虑省内高等学府,而将目光瞄向了西部。第一志愿填报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技术专业,第二志愿则填报了位于成都的电子科技大学。

  第一志愿即被录取,对于第二志愿中的成都,年轻的他未曾想到多年后仍会结缘,将工作的重心转到这里。

  在校读书时,对于他的很多同学来说,物理公式、逻辑推理是那样的繁杂和枯燥,而在他眼里这一切都变得乐趣无穷。本科毕业后,他继续攻读硕士,硕士学位拿到后他又向“博士帽”进发。由于卓越的科研能力,仅一年时间,他便完成博士论文《高速CMOS数据转换器及数据采集电路设计研究》,顺利毕业,成为当时学校里用时最短的博士。

  后来他留了校,在IEEE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微电子方面学术论文数十篇,先后主持和参加“核高基”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由于优秀的科研能力,在27岁那年,工作仅1年的他便被学校破格评为副教授。2009年,年仅31岁的他再次被破格晋升为教授、博导。

  寻战商场来蓉创业百万元投入变“学费”

  学术道路上一片坦途。或许走得太顺了,他想寻求更大的挑战。他称,“我是浙江人,或许从商的愿望都是埋在骨子里的。”在家乡,他的亲戚朋友中经商的比比皆是,从小在商业氛围中耳濡目染。带着浙商的情怀,朱樟明有了将手中的知识、技术转变为产品,把实业与学术相融合的想法。

  2005年,朱樟明因为研究项目受邀请,第一次来到成都。经过多次接触,高新区的创业氛围、创新中心工作人员的热情服务,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说,“他们特别看重对小企业的扶持和孵化,也看重人才,引荐我到博士创业园。”

  后来,朱樟明毅然决定来蓉创业。他的选择也得到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支持和成都高新区的帮助。“从物色场地到注册公司,高新区的领导和服务人员都不厌其烦地帮我,他们的真诚打动了我。”2010年8月,一家以“绿色、节能”为目标的集成电路设计创新型企业——成都启臣微电子有限公司创建起来。

  然而,他的创业之路却并不像学术研究那样一帆风顺。他称,“由于缺乏经验,我们认为好的产品,花了很多人力物力,做出来后却没被市场所认可。”公司起步不久,集中投入了100多万元经费,研发出一款LED照明控制器,虽然兼顾了绿色、高效能等优势,但当他信心满满地找到客户生产商时,却被泼了冷水。原来,产品设计中有多个接口,对于一线工人来说太复杂,产品在大批量生产中遇到障碍。

  “当年那批产品还压在库房,百万元投入打了水漂。”对于当时创业之初的团队来说,这给了他沉重的一击。创业中的风险、压力让他辗转难眠。但他很快振作了起来,经过深入了解市场后,公司也重整旗鼓,将产品升级改进,最终,曾经对他们表示拒绝的客户抛来了橄榄枝。

  “现在看来,那百万元是交了学费,买了教训。”朱樟明在后来带领团队研发产品的同时,不再只待在实验室,开始更多地走近市场,以市场为基础进行产品创新。

  从“教授”到“总经理”克服角色转换难题

  除了公司在市场中不断接受考验、调整航向外,他本人也经历着从高校教授、博导到企业管理者的角色转变。

  “工作领域的改变最初让我很难适应。”他称,以前主要和专家学者打交道,现在则主要面对实业界客户,与他们深入沟通。公司经营不同于高校做科研,后者有稳定的科研经费,而前者则要考虑生存、竞争、风险。“做学术时,从事探索性的研究,只要创新、先进就可以,可能五年、十年在现有的条件下都是无法实现的,但有前瞻性。而做公司,你得面对公平的市场竞争,客户更在乎直观效果,做出来的产品,不光要叫好还要叫座。”他这样看待两者的区别。

  朱樟明也在不断地做出调整。创业之初,他以80%的精力带领团队投入科研,进行技术创新,而现在他则以20%的精力,投入科研,带动团队的研发力量,将更多地将精力投入到关注市场动态,把握公司发展方向中。

  创业的同时,朱樟明的学术研究并没有松懈。目前,朱樟明仍是20余位研究生、博士的导师。创业后,一个月的时间里,除了在成都 “坐镇”外,他至少有一周的时间到广东、深圳拜访客户,考察市场,另外,就是回西安的学校参与科研工作,不时飞至其他城市参加学术会议,他成了“空中飞人”。

  他称自己是“白天忙公司,晚上做学术。”创业后,他便就没有在晚上12点之前休息过,几乎没有周末时间。“累吗?”面对记者的询问,朱樟明笑着说,“虽然学术、实业道路有很多不同,但有一点是想通的,就是需要同样的激情,有激情就不觉得累。”

  两年申报30项专利 创新不懈

  创新型的企业需要技术实力做支撑。公司新近研发的一款产品为传感器网络后期信号处理芯片,以对远距离出现的“陌生人”进行检测,主要用于安防等方面。他举例,比如在家里安置了这款产品后,主人不在家时,家里闯入了不速之客,主人的手机马上就会接收到预警信息。

  “该产品由于有了新型的电路结构、计算方法,可以做到零误报,有远距离操作、灵敏度高等优点。”他介绍道,“目前相关领域,只能做到检测10米以内物体的产品,而我们这款产品能将检测距离延长一倍。”

  记者了解到,而与上述产品相关的“基于物联网的传感器节点信号处理SOC及应用”项目,近日被列入2012年成都高新区重点科技创新计划项目。

  公司创建两年不到,已申请30项发明专利。“我们的目标是每年申请至少10项以上。”朱樟明称,公司去年的销售额已达4000万元。“我们希望能在2014年左右,产值过亿,积攒实力,有可能的话,向资本市场进军。”

  ·创业观察

  学术“亲吻”产业1+1>2


  “知识就是力量”,著名哲学家培根的这句名言流传世界。当今时代,这句话不仅没有过时,反而在不断被印证。朱樟明不愧是以知识创造财富的代表。不仅仅自己成为教授“富翁”,还推动了公司的发展,学术的创新。

  高校、企业肩负着各自的社会使命。高校里汇聚了最前沿的技术创新理念,有着最丰富的科研成果和最集中的科研人才。然而,高校的科研成果大多以专利、想法或者方案的形式存在于实验室,人才囿于校园围墙之内。而在商潮中破浪航行的企业往往苦于缺乏创新动力。相关数据显示,我国中小企业的平均技术投入为4%~8%,整体创新能力不高,难于参与国际竞争。

  如何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如何推动学术转化为产业力量?这些成为政府、高校、企业共同面对的一项课题。高新区博士创业园便是这项课题下的探索实践,聚集高层次科研人才,为他们提供创业支持,帮扶他们将科研成果“孵化”出产业价值。而同时,产业实践也为教授、博士们带来源源不断的创新活水。

  当学术“亲吻”产业后,1加1便大于了2。

  ◎他两度被“破格”提拔,31岁时晋升教授

  ◎从西安来成都创业,也曾遇挫,研发产品积压库房,百万元投入交了“学费”

  ◎“教授”名片上再添“总经理”,角色转换成难题

  ◎创业两年已申请30项发明专利,“基于物联网的传感器节点信号处理SOC及应用”项目列入2012年高新区重点科技创新计划项目。
 
 
[ 商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商业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百度更新 | 谷歌更新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