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科技  芜湖地方政策  企业  芜湖  服装  公司  芜湖市  投资  芜湖政策  机械 
 
当前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产业动态 » 正文

盘活“黄金水道” 外向型经济再提速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07-24  浏览次数:778
核心提示:亘古不息的长江在这里突然一个急转,势不可挡地从南向北奔流而去,芜湖由此成为江东之地。城因水而立,港因水而兴。千百年来这里
亘古不息的长江在这里突然一个急转,势不可挡地从南向北奔流而去,芜湖由此成为“江东”之地。城因水而立,港因水而兴。千百年来这里客商云集,辉煌数百年的徽商以芜湖为跳板,称雄商界。
  日前,国务院正式批准《国家口岸发展规划(2011-2015年)》,该规划明确芜湖长江水域将在未来4年里实现全境对外开放。在加快拥江发展,高水准打造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当下,芜湖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向东融入,开启新航程。
  “黄金水道”支撑外向型经济崛起
  历数芜湖开发开放的大事记,无一例外都与长江有关:1980年2月,国务院批准芜湖港为水运一类口岸,从此打开了芜湖通往世界的大门。1990年,芜湖成为安徽实施“呼应浦东、开发皖江”开发开放战略的桥头堡。1991年10月,芜湖港成为全省第一个对外籍轮开放的港口。1992年,芜湖成为沿江开放城市。随后的1993年4月,国务院批准设立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
  正是凭借长江的“黄金水道”,海螺集团的水泥和型材、奇瑞公司的汽车和零部件、新兴铸管的球墨铸管、美的集团的空调和洗碗机……这些响当当的地产商品通过芜湖港口走向世界各地,来自欧美发达国家的高新技术产品及设备也由此落地芜湖。
  口岸的发展,是城市经济发展的一扇窗口。2008年,芜湖经济总量实现了稳居全省第二的大跨越。随着芜湖港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芜湖外向型经济快速推进。“十一五”期间,芜湖口岸进出口货运量累计达360万吨,集装箱运量达67.26万标箱,到港船舶6800艘。2011年,芜湖口岸货运量首次突破100万吨、集装箱运量突破20万标箱,实现了“双跨越”。芜湖港已成为我省实施东向发展战略和皖江城市带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
  水域全境开放突破口岸发展瓶颈
  集瑞重工、玉柴联合动力、格力空调、新兴铸管……年轻的三山区后来居上,目前在手亿元以上项目达69个,成为众多知名企业纷纷抢滩的热土。而三山区拥有的良好岸线资源,特别是适宜靠泊5000吨级以上海轮的深水岸线,更蕴藏了巨大的后发潜力。
  据了解,根据交通运输部批复的《芜湖港总体规划》,规划长江港口岸线45.16公里和长江支流港口岸线2.28公里,包括朱家桥、裕溪口、四褐山等14个港区,港区陆域纵深规划普遍为300至1000米。如今,芜湖港位居安徽省第一大港,已建成含3个万吨级及以上生产用泊位码头在内的121个泊位码头,良好的区位使芜湖承接国内外高技术项目的优势日益凸显,但深水港区水域稀缺、现有开放水域范围不足,成为芜湖口岸发展亟待突破的瓶颈。
  鉴于此,我市积极申报扩大开放水域,并被列入《国家口岸发展规划》。进入“十二五”,芜湖长江水域将全面开放。芜湖港开放水域范围被重新界定为所辖繁昌县庆大圩至东梁山,芜湖由此将迎来新一轮开放热潮。根据规划,三山区将设立新的对外开放码头,成为我市对外开放的新门户。以此为支撑,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步伐将更加铿锵有力。
  皖江开发开放龙头开启新航程
  2012年夏天一个普通的清晨,江面上笼罩着一层薄雾。江北,一片广袤的土地,沉静中孕育着沉甸甸的希望。
  经过去年的区划调整,芜湖实现了“拥江发展”,新增无为县和沈巷镇100多公里近乎原生态的长江岸线资源。市委、市政府要求充分利用这次区划调整带来的历史机遇,用好用足岸线资源,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和临港经济。目前,无为长江岸线发展规划正在抓紧修编。
  开放水域全面扩大,新添丰富岸线资源,芜湖口岸发展的新机遇扑面而来。未来几年,我市口岸将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在对现有开放港口芜湖港、环宇沥青码头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的基础上,重点加快推进朱家桥外贸码头二期工程、港储配煤码头、奇瑞多用途码头、中外运三山码头等重点项目建设,推动芜湖口岸的竞争力和对外开放水平实现新跨越。
 
 
[ 商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商业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百度更新 | 谷歌更新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