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科技  芜湖地方政策  企业  芜湖  服装  公司  芜湖市  投资  芜湖政策  机械 
 
当前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芜湖新闻 » 正文

科技政策撑开“降落伞” 创新能力搭上“直升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2-09  浏览次数:561
核心提示: 科技创新是企业抢占产业制高点,永葆生机活力的关键所在,也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如何在经济新常态下用好创新政策魔力棒,撬动资金、人才等诸多要素向主攻产业集群聚集,是我市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重要课题。2013年9月,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打造经济升级版的意见》,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若干政策规定》《关于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的实施意见》2个政策性文件,同时配套出台《科技小巨人企业创新能力培育办法》等7个办法,连同此前出台的人才特区等10个政策,形成了完整的政策
        科技创新是企业抢占产业制高点,永葆生机活力的关键所在,也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如何在经济新常态下用好创新政策“魔力棒”,撬动资金、人才等诸多要素向主攻产业集群聚集,是我市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重要课题。2013年9月,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打造经济升级版的意见》,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若干政策规定》《关于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的实施意见》2个政策性文件,同时配套出台《科技“小巨人”企业创新能力培育办法》等7个办法,连同此前出台的人才特区等10个政策,形成了完整的政策体系。
  接下来的2014年被称为我市科技创新的“政策落实年”,当年4月,我市出台了《关于贯彻落实省科技创新系列政策的通知》,将市科技创新政策与省科技创新政策统一并轨。全年集中兑现2013年科技创新奖励资金2.3亿元,组织申报省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国家重点新产品研发、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资源共享共用等创新政策项目补助资金3900万元,争取国家、省科技项目资金1.09亿元,高新技术企业减免所得税9.9亿元,审核研发费用加计抵扣项目可抵扣所得税2.1亿元。创新政策撑开了“降落伞”,企业自然搭上了“直升机”——2014年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2870.7亿元,增加值690.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2.4%,和13.3%。我市入选国家新能源汽车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  一批科技“小巨人”茁壮成长
  “2014年5月份,我们跟经开区另外4家企业一起入围了科技‘小巨人’名单,现在扶持资金已经全部到位了,企业生产研发劲头很足。”宏景电子(芜湖)有限公司总经理胡龙告诉记者。作为一家毕业于国家科技孵化器的高新企业,已发展为省级上市重点扶持企业,专业从事各类汽车电子产品、消防电子、网络通信电子的研发、生产、销售。胡龙介绍,通过财务指标、研发经费、税收比例、专利技术数量等量化考核,公司获得了“小巨人”企业委托贷款资金400万元。
  根据《科技“小巨人”企业创新能力培育办法》,我市决定每年选择80家左右,5年培育400家拥有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强、发展速度快的科技“小巨人”企业。按照企业销售收入多少进行分类,让不同层次的企业都能享受到相应的政策扶持。对入选的一类、二类、三类企业,分别给予400万元、200万元、100万元委托贷款资助。值得一提的是,科技“小巨人”扶持改直接拨款资助为委托贷款,政府与企业签订培育计划项目合同书,将扶持资金委托银行贷款给企业,企业按时完成相关指标,政府则代偿贷款本息;企业没有完成任务,银行将按贷款合同追缴贷款本息。胡龙笑言:“这种委托贷款的扶持方式更加科学,以前只要立项钱就来了,现在我们动力大了压力也大了,因为实现不了目标企业就要还钱,所以每笔钱都要花在刀刃上。”
  政策聚焦、工作聚力、服务聚心、宣传聚势,这是众多江城科技型中小企业对政府营造的创业氛围的评价。2014年,和宏景电子一样入选科技“小巨人”的企业共有84家,扶持金额达1.44亿元。对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在孵企业还给予税收返还支持……从顶层设计到基层落实,形成了环环相扣的培育链条,越来越多像宏景电子一样的“科技小巨人”正“铺天盖地”生长,并开始在市场上“顶天立地”。  全省百强高企“三分天下”在芜湖
  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认定工作是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激发城市创新活力的重要举措。自2008年以来,我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稳居全省前列,高企也成为我市科技创新的不竭动力。2014年我市东旭光电科技、格力电器、美智空调等一批重点企业首次参加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还有奇瑞汽车、芜湖美的、新兴铸管、新联船厂、信义光伏等一批企业参加复审和重新认定,是2008年以来最多的一年。
  据市科技局人士介绍,市政府“科技十条”涵盖了高企复审认定、新产品补助、研制仪器设备补助等政策,对新确定和重新认定的高企给予一次性20万奖励,经过复审的高企给予10万元奖励,提高了企业申报高企的积极性。市科技局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组织还开展了“千百十行动”,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帮扶力度,其中“百”的完成颇为不易——该局派出9个调研组,对130家参与本年认定和复审的重点企业进行走访调研,提供“定制化服务”,为他们排忧解难。此外,我市还在高企培育认定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将市高企受理和形式审查工作委托市生产力促进中心,组织专门人员按国家高企认定标准对每份申报材料逐一审核把关,统一反馈修改,提升申报材料质量,取得了简政放权和效率提升的双赢效果。
  2014年,全市共有223家企业通过认定复审,其中新认定80家,重新认定103家,复审40家,重新认定和复审通过率高达87.5%,位居全省前列和合芜蚌三市之首。至此,我市高企数达到401家,提前一年完成我市“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高企数达400家以上的奋斗目标。2014年9月11日,芜湖获批成为安徽省首批“创新型城市”,并被省政府推荐上报国家级创新型试点城市。在省科技厅公布的全省百强高企中,我市独占三分之一,较上年新增6家。  新型研发机构成为驱动产业转型“新神器”
  在2014年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埃夫特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携旗下搬运机器人、卫浴打磨机器人、铸件打磨机器人、桌面机器人等多款产品亮相上海,产品链之齐全、功能之强大让观展者叹为观止。企业副总经理于晓东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近年来芜湖围绕首位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导入优质科技资源,建立哈特机器人研究院在内的产业技术研究院,让企业在机器人前瞻性和共性技术研究,尤其是机器人产业链上游的核心部件研究取得突破,自主能力得到显著增强。
  作为首个机器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试点城市,机器人产业也是我市重点培育的“8+1”重大经济增长极之一。哈特机器人研究院的成立,正是充分发挥我市政策、资金和环境优势与哈工大的技术和科技人才优势,开展关键技术攻关,让技术研发更贴近产业与市场,为我市机器人产业高速发展提供创新支撑。《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打造经济升级版的意见》提出,围绕全市首位产业、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集中财力、物力和人才,规划建设10大产业技术研究院,着力打造新型公共研发平台。对列入市政府重点扶持的产业技术研究院,年度考核合格的,市财政给予当年新增研发仪器设备投入额的50%、每年最高500万元资助,连续扶持3年。
  哈特机器人研究院副院长高云峰向记者介绍说:“芜湖市委、市政府对科技创新的重视认同,对重点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培育支持,等于是抓住科技创新的‘牛鼻子’,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目前,已有31家相关企业入驻机器人产业园。” 从事可靠性试验技术与环境适应性技术方面研究的侯卫国博士2013年7月在高新区创建芜湖赛宝信息产业技术研究院,这也是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在华东地区的主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中心和共性服务技术平台。2014年获得省补助资金52万元,市财政补助资金394万元。当谈起政府科技政策落实情况时,激动心情溢于言表:“没想到政策兑现力度这么大,资金到位这么快,首批设备投入补助资金就已落在公司账户上”。
  过去一年,包括芜湖哈特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在内的首批6家全市重点产业技术研究院首批研发设备补助资金已经到位。同样,首批受资助的院士工作站“高大上”项目取得重要进展。近日,由清华大学卢强院士领导的科研团队历经两年的艰苦科研攻关,在芜湖大学科技园院士工作站建成了世界上首套“500kW非补燃压缩空气储能发电示范系统”,实验实现了百千瓦级的储能和发电新突破。
  如今,建设产业研究院、院士工作站等新型研发机构已成为芜湖市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打造经济升级版的一项重要工作,作为实施创新载体建设工程重点内容全力推进。目前,围绕市首位产业、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以产学研联合共建形式为主的在建、筹建各类产业研究院已近20家;院士工作站总数达到18家,为芜湖服务的院士总数达到20位,涵盖高端装备制造、健康环保、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领域。  向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引智借脑”
  2014年4月11日,在全市科技创新大会上,芜湖长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奇被授予芜湖市 “科技创新贡献奖”。作为真空技术专业领域的专家,从外地来芜创业的陈奇率领他的技术团队,仅用数年时间,把长信科技发展成为国际ITO透明导电玻璃行业龙头企业,国内市场份额达20%以上。
  相比于长信科技这样的“巨头”,还有更多名不见经传的高新企业正在走出深闺。2014年12月11日,“华亿杯”皖江青年科技创新创业大赛落下帷幕,来自中科院苏州纳米所的程敬卿团队力拔头筹,绿色再制造项目摘下制造业组的一等奖。“来到芜湖之前,没有想过我们可以发展得这么快。” 2012年,程敬卿带着国际最先进的纳米再造技术成果来到芜湖,从高新区中小企业创业园的一间标准化厂房起步,创立了主要从事再制造加工、纳米特材及再制造加工设备研发与生产的芜湖鼎恒材料技术有限公司。短短两年时间里,他们的创新团队纳入了市高科技层次人才团队和省“百人计划”,企业实现了产值100万元、1000万元到过破亿的“三级跳”。
  “智聚高地”,引凤来栖。芜湖致力打造的人才特区正吸引着越来越多像陈奇、程敬卿这样的拔尖人才前来创新创业。2014年签约高层次创新人才团队21个,涉及高端装备、节能环保、新材料、生命健康等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领域,签约团队中,3个团队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领衔,4个团队由长江学者和中科院“百人计划”人才领衔,其中落户三山区从事生命健康产业的美国华盛顿大学高大勇团队入选安徽省重点扶持的十个团队之一,目前已与省政府投资机构签订资助1000万元资金协议,市政府也配套1000万元启动项目建设,待五年上市后,按政策规定省补资金全部奖励创新人才团队,市补资金按90%也将用于团队激励。
  与此同时,我市借助科技孵化器建设和产学研活动,加快优质科技资源导入。率先全省组建科技企业孵化器联盟。芜湖大学科技园被批准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南陵县建成全省首个农业科技孵化器——大浦农业科技企业孵化器,鑫龙电器等3家省级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加强与东南大学、同济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和中科院等高校院所的产学研合作,去年组织产学研对接20余次,征集企业技术需求560多项,达成合作意向230多项,有350多项技术得到推广应用。市政府与3所高校签订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4所高校在我市设立了技术转移机构。依托芜湖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这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平台,建立创业导师制度,开展了皖江青年科技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专利创新大赛、职工技术创新大赛等活动,实施高科技创业“雏鹰计划”,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业活力。  知识产权创造运用水平高歌猛进
  今年1月12日,我市第三届大学生专利创新大赛落下帷幕,9所高校1200余件专利作品参赛,参与学生超过3000人,200件作品受表彰,数量、质量均创下此项赛事举办以来的新高。颁奖典礼上,安徽工程大学指导教师时培成感慨道:“企业之所以对专利人才求贤若渴,就是因为社会培养的太少,放眼全国,懂专利的技术人才远不能满足国家创新发展的需求。目前为止全国只有芜湖等2个市举办大学生专利创新大赛,芜湖作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在全国开了个好头。”时培成的这番感悟来自于他身边的实例——去年他的一个获奖学生毕业后去了长城汽车公司,入职仅半年就因为专利方面的专业知识受到企业重用,仅专利奖金就比入职3-5年的老员工多出几万元,还负责起整个公司的专利申报培训、外联工作,工作很得心应手。
  作为“全国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安徽鑫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的专利联络员,陶路路对公司从上到下浓厚的专利创造氛围很是骄傲:“我们有三分之一的专利来源于一线基层,公司每年产品收入的6%以上投入在科技研发上,仅2014年我们就申报了发明专利34项,授权发明专利6件,专利产品销售收入6.5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78.5%。2014年我们又捧得第三届专利金奖,获得专利资助等科技创新兑现资金137万元。”
  还在创业中心“孵化”当中的高科技企业——芜湖圣大医疗器械技术有限公司,出品的“商环”牌一次性包皮环切吻合器已通过欧盟CE及美国FDA,引起世界卫生组织等关注。“我们自公司创办以来就投入2000多万元用于新产品研发,仅‘商环’牌一次性包皮环切吻合器产品技术就拥有发明专利25项,实用新型专利110多个,新产品已列入我国首个世卫组织全球“防艾”推广计划。独立的知识产权和全球专利产品是赢得世界卫生组织和比尔·盖茨本人青睐的至胜法码。”企业创办人商建忠告诉记者。
  据市科技局人士介绍,去年以来我市积极调整优化专利扶持政策,突出发明专利的申请和授权,引导专利工作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2014年,完成专利申请量17066件、授权量为8934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9346件、发明专利授权量853件,同比分别增长46%和13.7%;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三种专利申请占比从2013年的34:38:28,提高到55:39:6,发明专利申请占比提高21个百分点,专利申请质量明显提升。我市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8.7件,继续领跑全省,弋江区、鸠江区获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经开区获批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市知识产权局荣获全国知识产权系统人才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 商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商业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百度更新 | 谷歌更新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Powered by DESTOON